标题

五戒和菩萨戒的区别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5 10:11:31
五戒是小乘戒,是尽形寿受持,也就是受戒之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应于一生受持,若命终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即时消夫,但一生受持五戒之功德亦然存在,若精进勤修佛法,可证成阿罗汉果(梵语arhat)。  菩萨戒是大乘之戒,是尽未来际受持,也就是受戒之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是直到成佛而不失,菩萨是因,佛为果,欲成佛必须受菩萨戒,因而行菩萨道,菩萨道圆满即佛道圆满。­  过去庄严劫

五戒是小乘戒,是尽形寿受持,也就是受戒之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应于一生受持,若命终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即时消夫,但一生受持五戒之功德亦然存在,若精进勤修佛法,可证成阿罗汉果(梵语arhat)。  菩萨戒是大乘之戒,是尽未来际受持,也就是受戒之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是直到成佛而不失,菩萨是因,佛为果,欲成佛必须受菩萨戒,因而行菩萨道,菩萨道圆满即佛道圆满。­

  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三千佛皆受菩萨戒而成佛,一切众生,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受菩萨戒而得成佛。(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补充:菩萨戒释义­

  (经名)大乘菩萨僧之戒律也,总名三聚净戒,别有二途,一梵网为宗之说,二瑜伽禀承之说。梵网为宗之说受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四十八轻戒,是三聚戒中之摄律仪戒也。瑜伽禀承之说出于善戒经,彼经为佛初成道之说,补处之弥勒亲闻之,瑜伽论之菩萨地品也,依此说则摄律仪戒与声闻地之所说相同,与小乘比丘之二百五十戒亦同。但为菩萨利他摄诸善法饶益一切众生为菩萨戒。即三聚中之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也。故戒相所说不一定,瑜伽论持地论各有不同。­

        菩 萨 重 戒 戒 目 表­

┌────────────┬──────────────┐­

│  梵网经戒本     │   菩萨优婆塞经戒本   │­

├────────────┼──────────────┤­

│ 条数  戒目      │  条数  戒目      │­

│ 1  杀戒       │    1  杀戒      │­

│ 2  盗戒       │    2  盗戒      │­

│ 3  淫戒       │    3  大妄语戒    │­

│ 4  妄语戒      │    4  邪淫戒     │­

│ 5  酤酒戒      │    5  酤酒戒     │­

│ 6  说四众过戒    │    6  说四众过戒   │­

\

│ 7  自赞毁他戒    │              │­

│ 8  故悭戒      │              │­

│ 9  故嗔戒      │              │­

│ 10 谤三宝戒      │              │­

└────────────┸──────────────┘­

       菩  萨  轻  戒  戒  目  ­

┏────────────┬────────────────┐­

│    梵网经戒本   │     菩萨优婆塞经戒本    │­

├────────────┼────────────────┤­

│ 条数  戒目     │  条数  戒目        │­

│ 1  轻慢师长戒    │  1  不供养父母师长戒    │­

│ 2  饮酒戒      │  2  耽乐饮酒戒       │­

│ 3  食肉戒      │  3  不瞻病苦戒       │­

│ 4  食五辛戒     │  4  见乞不与戒       │­

│ 5  不举教忏戒    │  5  不承迎礼拜尊长戒    │­

│ 6  不敬请法戒    │  6  见他毁戒心生憍慢    │­

│ 7  不听经律戒    │  7  不持六斋戒       │­

│ 8  背正向邪戒    │  8  不往听法戒       │­

│ 9  不瞻病苦戒    │  9  受僧用物戒       │­

│ 10 畜诸杀具戒    │  10 饮有虫水戒       │­

│ 11 通国入军戒    │  11 险难独行戒       │­

│ 12 伤慈贩卖戒    │  12 独宿尼寺戒       │­

│ 13 无根谤人戒    │  13 为财打人戒       │­

│ 14 放火损烧戒    │  14 以残食施众戒      │­

│ 15 法化违宗戒    │  15 畜猫狸戒        │­

│ 16 惜法规利戒    │  16 畜兽不净施戒      │­

│ 17 依官强乞戒    │  17 不畜三衣钵杖戒     │­

│ 18 无知为师戒    │  18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  │­

│ 19 斗谤欺贤戒    │  19 贩卖斗秤不平戒     │­

│ 20 不能救生戒    │  20 非处非时行欲戒     │­

\

│ 21 无慈酬怨戒    │  21 商贾不输官税戒     │­

│ 22 慢人轻法戒    │  22 犯国制戒        │­

│ 23 轻新求学戒    │  23 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   │­

│ 24 背大向小戒    │  24 僧不听辄自说法戒    │­

│ 25 为主失仪戒    │  25 在五众前行戒      │­

│ 26 待宾乖式戒    │  26 僧食不公分戒      │­

│ 27 受别请戒     │  27 养蚕戒         │­

│ 28 故别请僧戒    │  28 行路见病舍去戒     │­

│ 29 恶伎损生戒    │                │­

│ 30 违禁行非戒    │                │­

│ 31 见厄不救戒    │                │­

│ 32 畜作非法戒    │                │­

│ 33 观听作恶戒    │                │­

│ 34 坚持守心戒    │                │­

│ 35 不发大愿戒    │                │­

│ 36 不自作誓戒    │                │­

│ 37 故入难处戒    │                │­

│ 38 众坐乖仪戒    │                │­

│ 39 应讲不讲戒    │                │­

│ 40 受戒非仪戒    │                │­

│ 41 无德诈师戒    │                │­

│ 42 非处说戒戒    │                │­

│ 43 故毁禁戒戒    │                │­

│ 44 不敬经律戒    │                │­

│ 45 不化众生戒    │                │­

│ 46 说法乖仪戒    │                │­

│ 47 非法立制戒    │                │­

│ 48 自坏内法戒    │                │­

└────────────┴────────────────┘  解析:五戒是小乘戒,是尽形寿受持,也就是受戒之后,其戒体、戒相、戒...(释照果)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9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29日...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7日...

1997年9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28日...

1997年9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1日...

1997年9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24日...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