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五台山娑罗寺:一座鲜为人知的皇家道场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5 10:12:17
五台山一角(图片来源:凤凰网博报)在清末民初的高鹤年居士所写的《五台山游访记》中载道: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二十三日,游栖贤寺。里许观音洞,洞在岩畔,蹑云梯而上。住喇嘛十余人,洞有滴泉味甘。对山翻大岭,异常难行。约二十余里,山凹深林,即娑罗树。内有娑罗寺,住有二僧,人迹罕至。其树大小百余株,叶同松柏,稍长而宽,阵阵清香,闻之心净。顺治间,一梵僧指宝塔峰日:‘有娑罗树焉。’山人随视之,但见五

五台山一角(图片来源:凤凰网博报)

在清末民初的高鹤年居士所写的《五台山游访记》中载道: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二十三日,游栖贤寺。里许观音洞,洞在岩畔,蹑云梯而上。住喇嘛十余人,洞有滴泉味甘。对山翻大岭,异常难行。约二十余里,山凹深林,即娑罗树。内有娑罗寺,住有二僧,人迹罕至。其树大小百余株,叶同松柏,稍长而宽,阵阵清香,闻之心净。顺治间,一梵僧指宝塔峰日:‘有娑罗树焉。’山人随视之,但见五云满岫,一树浮光,而僧忽不见。后圣祖驻跸于此,忽闻异香,敕赐‘旃檀林’。余初来五台,憩此数日,未见人迹,惟有猛虎一跃而去。‘寂寂孤峰万事休,云封古路少人游。终朝不睹繁华境,尽日常闻瀑布流。”’高鹤年(1872-1962),名恒松,号云溪,江苏兴化人。曾遍访高僧大德,行脚天下,前后达35年之久,著作有《名山游访记》。他信仰佛教,倾心净土,热心佛教的慈善事业。1949年任苏州市人民代表,195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为现代著名居士、旅行家,有“徐霞客第二”之誉。公元1903年,他至五台山偏僻小庙娑罗寺。以其寺有“大小百余株”娑罗树,故名。娑罗树,为龙脑香科乔木,产于印度热带地方。其树杆高大,材质坚硬,可供建筑使用,树脂可以代替沥青,种子还可榨油。叶长椭圆而尖,花呈淡黄而小。因《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毗舍婆佛坐娑罗树下,成最正觉。”遂有过去七佛中第三毗舍婆佛道场树之说,相当于释迦牟尼成道时之菩提树,即道树。又以《大般涅槃经》载,佛祖释迦牟尼就是涅槃于中印度拘尸那揭罗城外娑罗双树间。因此,佛教就将其视为圣树,甚至把主干高大、枝叶茂盛的大树称为娑罗树王,而把这树王又称为开敷华王如来。这就受到了广大信众的崇奉供养。

\

娑罗树

那么,产生于印度热带地区的娑罗树,怎么会生长于温带地区的中国五台山呢?

康熙三十三年(1694)提督五台山番汉事务的大喇嘛老藏丹巴在其所编的《清凉山新志》卷之七《娑罗树缘起》中说:

顺治壬辰,西天乌斯藏达赖上师赴诏来京,台山耆宿抠衣顶谒,面承慈命:“东南有娑罗树,菩萨在焉。尔等知否?”一众茫然。上师乃指授树形果,于台怀东南30里搜访得之,即图进御览。从此,炳迹名区,流传生敬,皆上师之指示焉。

顺治壬辰,即顺治九年(1652),五台山高僧大德遵照西藏达赖上师的指示,于台怀镇东南30里的南梁沟里找到了与其所授“树形果”一样的树木,并绘图呈上,经上师和顺治皇帝审视确实之后,才定为娑罗树。从此,五台山南梁沟这“百余株”树就成了“钦定的娑罗树”,遂炳迹名区,受到清代帝王皇室和历代信众的敬奉。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首楞严三昧经》说:“文殊是龙种上佛。”龙种上佛,就是世间的帝王和教界的佛祖。因此,文殊菩萨历来就受到僧俗二界的尊崇。而对于信奉佛教的藏族人民来说,他们认为他们崇拜的赤松德赞和宗喀巴、萨迦班智达、龙钦巴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五台山就是现实的极乐净土,生不能来朝拜五台山,死后也要来到五台山,来五台山拜谒文殊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夙愿。而对于大清王朝的满族来说他们认为文殊也称曼殊,曼殊的切音是满洲,满清王朝的帝王就是文殊师利。所以,五台山就成了满清王朝的皇家道场。再就满族和藏族来说,在清太宗崇德七年(1642),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巴桑却吉坚赞(1562-1662)和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认为,藏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汉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因此,这两位藏传佛教的领袖在给清太宗的结盟信中就称其为“曼殊师利大皇帝”。这就为满族入关统治汉区奠定了理论基础,且把清朝的历代皇帝都当成了曼殊师利大皇帝。于是,在清朝定鼎北京之后,从顺治皇帝开始的清代诸帝都崇奉藏传佛教,尤尊历代达赖、班禅。并鼓励这些藏传佛教的领袖朝拜五台山,增进民族友谊,藉以控驭信仰藏传佛教的蒙藏民族,以达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天下刈安。所以,在顺治九年(1652),钦定五台山南梁沟之树为娑罗树时,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就敕建了娑罗寺。从此,娑罗寺就成了黄庙和清王朝的皇家道场,且受到康、乾诸帝的特别优渥。

\

5本指シューズ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

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古诗原文[挑错/...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古诗原文[挑错/...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