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人间佛教的经证 修行之道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2 10:10:59
修行之道

  修行之道

\

  恒思得慧根,恭敬得义理,
  无贪作事成,不悭财物长。
  ——《宝行王正论》  一、恒思得慧根
  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云:“如来则从智慧度无极生。设人观察推其本末,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谁为母者?则当了知:智慧度无极是其母也。”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智慧。怎么样才能有智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智慧的特性在于思考,生吞活剥经论上的文字,纵使能博学强记,充其量也只是世智辩聪而已,无法成为自己的智慧,所谓“如人数他宝,自无半分毫”。只有经过深刻思惟,亲自体验的智识,才能成为自己的法宝。因此,我们要把自己融入到真理的法海里,多思惟,多考虑。以恒心愿力,锲而不舍地从听闻、思考、修证中求智慧,如经云:“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  二、恭敬得义理  恭敬,是自谦而尊重礼敬于他人的意思。通于身口意三业。《十住毘婆沙论》说:“恭敬,名念其功德,尊重其人。”此就意业而言;“恭敬,名尊重礼拜,迎来送去,合掌亲侍。”乃指身业而言;“以大乘法教化众生,名为恭敬。”此以口业之说法教化而名恭敬。
  《西方要决》主张净土之行人须修五种恭敬:恭敬有缘之圣人;恭敬有缘之像教;恭敬有缘之善知识;恭敬同缘之伴;恭敬三宝。《优婆塞戒经》载,听法之人须具十六事,其中之一即是要“恭敬听”。又修行佛道有四种方法,即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长时修。此中恭敬修,谓恭敬所学,无所顾惜,亦不憍慢。所谓“佛法在恭敬中求”,能以虔诚恭敬的心修行,自然能与佛法相应,故云“恭敬得义理”。  三、无贪作事成  无贪,又名不贪、不贪欲。为心所之名。谓于诸境界无爱染,能对治贪烦恼的精神作用。此心所恒与一切善心相应,为十善地法之一。又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之根本,故与无瞋、无痴共称为三善根。
  贪,往往使人昧于事理,感情用事,甚至为了个人的私欲而伤害别人,牺牲大众的利益,使善事不能成就。《萨遮尼揵子经》说:“贪人多积聚,得不生厌足,无明颠倒心,常念侵损他,现在多怨憎,舍身堕恶道。是故有智者,应当念知足。”无贪,欢欢喜喜帮助他人,没有目的,没有企图,给人利益,广结善缘,因此所作一切事必能圆满完成,所以说“无贪作事成”。  四、不悭财物长
  不悭,为无贪之一分。悭是对财施、法施悭吝之心理。《摄论》说:“悭惜是多财障。”《萨遮尼揵子经》说:“惜财不布施,藏举恐人知,舍身空手去,饿鬼中受苦,饥渴寒热等,忧悲常煎煮。智者不积聚,为破悭贪故。”不悭,是心不贪着,能随人所须,一切给予。如此广结善缘,自然生财有道。《摩诃迦叶度贫母经》说:“施如芥子,获报如山。”又《大庄严论》说:“布施得财富。”所以说“不悭财物长”。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摩顶放...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古诗原文[挑错/...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