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花五叶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20 10:16:04
一花五叶  禅宗始祖达摩大师传法给二祖慧可时,曾有一偈语: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说的是一朵花长出了五片花瓣,并长成了丰硕的果实 - 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做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出的自然的觉悟成就;而另一种看法则是 - 而且这种看法也被人们普遍地接受 - “

一花五叶

  禅宗始祖达摩大师传法给二祖慧可时,曾有一偈语: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说的是一朵花长出了五片花瓣,并长成了丰硕的果实 - 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做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出的自然的觉悟成就;而另一种看法则是 - 而且这种看法也被人们普遍地接受 -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比喻禅宗在中国扎根以后,至六祖慧能及其门下,形成了南禅五家,以后的禅

  学发展,大抵是不出这五家的范围的。他们是:

  一、沩山灵枯和仰山慧寂开创了“沩仰宗”;

  二、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宗”;

  三、云门文偃开创了“云门宗”;

  四、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开创了“曹洞宗”;

  五、清凉文益开创了“法眼宗”;

  以上,就是“一花开五叶”的意思。“南禅五家”都自称是慧能的传人,祖师禅之正宗。

  慧能时期的禅学,可以称之为“祖师禅”;在慧能之后的禅学,则可以称之为“越祖分灯禅”,因为“超佛”不已的新追求,必然导致“越祖”。而且,禅宗的注重于当下之间的体验,也以当下为最尊贵,另外“智齐于师,减师半德;智过于师,方堪传授”的主张也使学禅者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开发。因此在马祖道一之后,喝佛骂祖的德山,佛、祖俱不礼的临济,便一齐出现了。

  所以将他们分为五宗,是因为他们对禅的本质做了不同侧重的把握与体验。南宗的天日山高峰禅师认为:“临济痛快,沩山谨严,曹洞细密,云门高古,法眼详明”;法演禅师则有一个比喻:临济如“五逆闻雷”,显其惊绝;云门如“红旗闪烁”,显其微露;沩仰如“断碑横古路”,显其深奥;曹洞如“驰书不到家”,显其回互;法眼如“巡人犯夜”,显其隐微。

\

  五宗各有特点。下面以以沩仰宗和临济宗为例,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

  在禅宗五家里面,沩仰宗是最早的一家,在武宗灭佛之前就存在了。他的开创者是沩山灵柘和仰山慧寂。

  仰山慧寂(814~890),俗姓叶,韶州(今广东省怀集县)人,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仰山和尚一开始是在石霜性空和尚堂下参禅,有一次他听到一个参学的和尚问性空说:“达摩大师从印度到中国来,是想要传达什么样的精神呢?”性空的回答是:“如果有人掉进井里,你能不用一丝一绳把他救出来,我就回答你。”这显然引起了仰山的兴趣,他也知道其中肯定隐含着玄机,然而他却无法知晓这里面确切的含义。

  后来他参耽源时,便把这个问题向耽源问了一遍:“怎样才能将这个人从井中救出来呢?”耽源的回答是:“谁在井中?”仰山立刻顿有所悟。

  一日,耽源将忠国师所传的九十六圆相给仰山,仰山一看便取火烧掉了。过了几天,耽源对他说:“九十六圆相,乃是忠国师从祖上传来,你须善为保存。”仰山却说:“我已焚之。”耽源问:“何故焚之?”仰曰:“用得便可,不可拘执。若必要者,可重绘之。”遂重绘以呈耽源。后来他又将这个问题问沩山,沩山叫他:“慧寂!”仰山立即应道:“我在!”沩山然后告诉他说:“那人已经出井了。”仰山晚年常提此事,并说他是从耽源那里得到了佛法的“本体”,而在沩山那里则得到了佛法的“证用”。

  一日,仰山问:“如何是佛住处?”沩山说:“以思无思之妙智,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 ,真佛如如。”仰山于言下大悟。从此他在沩山门下执侍有十五年之久。他离开老师后住在袁州(今江西宜春一带)的仰山,法席隆盛,接机利物,被许为禅宗的楷模。他的这一派和他的老师一起,被后人称为“沩仰宗”。

  临济宗的开创者是临济义玄(7877 -867),俗姓邢,曹州(今山东省曹县一带)南华人,少年出家,壮年远游,参黄檗希运而得法,后住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临济院,因以得号。他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河北一带,法席兴盛,名震海内,是中国五大禅宗流派当中最著名的一派。

\

  他初在黄檗禅师会中,在禅的实践方面精纯专一,首座对他极为欣赏地说:“虽然年轻,然而与众僧不同。”遂问:“上座在这里有多少时间了?”义玄回答:“三年了。”首座问:“曾经参问过吗?”义玄答:“没有,也不知道该问些什么。”首座教他:“你去问他:什么是佛法的确实意旨。”义玄就去了如此间,话还没有说完,黄檗就打。

  义玄回来后,首座问:“你去问话怎样?”义玄答:“我话还没说完,他便打我,我不知道什么意思。”首座说:“你再去问。”于是义玄又去问,如此三次,三度被打。义玄灰心极了,于是对首座说:“我自恨机缘隔障,不能明白深义何在,今将告辞离开这里了。”首座说:“即使你要离开,也要向黄檗告辞才对。”义玄行了个礼便退下了。

  那位首座便到了黄檗那里说:“问话的后生,是很不错的,如果他来向你告辞,你应适当地给予指引,将他雕琢月树,将来天下的人都要享阴凉呢。”所以当义玄来告辞时,黄檗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不要到别处去,你去高安滩头大愚禅师那里,他会告诉你的。”义玄于是来到大愚处,大愚便问他:“你从哪里来呀?”义玄答:“从黄檗那里来。”问:“黄檗有什么话说?”义玄答:“我三度去他那里问佛法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却三度被他打了回来,不知道我错在哪里。”

  大愚说:“黄檗也真是太婆婆妈妈了,他为了你的开悟要累死了,结果你还到我这里来问错在哪里!”义玄一听,立刻便大悟了:“原来黄檗所说的佛法,实在是没有什么啊!”大愚抓住他说:“刚才你还什么都不懂,这会儿又说黄檗没有什么,你看出了什么道理?”义玄对着他的肋下击了三拳,大愚将他一把推开说:“你的老师是黄檗,与我没有什么相干!”

  他悟到了什么呢?后来他在讲法的时候说过:各位学道者,佛法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可用功之处的,它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心境而已,屙屎拉尿,穿衣吃饭,困了就睡,愚人可能会讥笑于我,然而智者是能够理解的。

  古人说:“向外作工夫,总是痴顽汉!”于是所谓的“机”、所谓的“用”,便成为日常生活中体验禅理,并充分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随处作主,立处皆真”,深刻地挖掘了人的主体意识与主体性。在禅宗里面,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呼唤自由、自主、自立的了,“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无一念希求佛果厂另外他常用的“孤明历历地”一语,便表示了这个绝对的主体个性的意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古诗原文[挑错/...

掩目捕雀_1 掩目捕雀_1

掩目捕雀...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提三尺剑以定四海 提三尺剑以定四海

提三尺剑以定四海...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搜...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