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教合流,因俗而治与元朝统一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22 10:12:58
一, “三教合流”与宋元时期的治国之道1、 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宋元之际,中原王朝开始走下破路,周边民族发展壮大,出现了以地方经济为基础,以军力为后盾,以民族主义为特色的多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汉族:北宋、南宋;契丹:辽;女真:金;党项:西夏;白族:大理;畏兀儿、哈剌鲁;吐蕃的小邦;蒙古草原五大兀鲁思等。当时中原王朝既无力北上,又无力南下;辽、金企图入主中原,遭到失败;西夏在夹缝中苟延残喘;大理

一, “三教合流”与宋元时期的治国之道

1、 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宋元之际,中原王朝开始走下破路,周边民族发展壮大,出现了以地方经济为基础,以军力为后盾,以民族主义为特色的多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汉族:北宋、南宋;契丹:辽;女真:金;党项:西夏;白族:大理;畏兀儿、哈剌鲁;吐蕃的小邦;蒙古草原五大兀鲁思等。

当时中原王朝既无力北上,又无力南下;辽、金企图入主中原,遭到失败;西夏在夹缝中苟延残喘;大理、畏兀儿等无人问津;吐蕃相对割绝;蒙古各部你争我夺,斗争激烈。各地相对得到了开发,但此疆彼界、战争连年,阻碍了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各族人民希望恢复汉唐盛世,希望四海一家。

2,儒、佛、道三教的斗争与交融

(1) 儒、佛之争:思想界——从唐代韩愈反佛——宋初辟佛到程、朱理学融佛;政治界——从唐武宗灭佛——宋徽宗尊道——宋孝宗礼佛尊儒——宋理宗尊儒重道;辽“因俗而治”,尊佛而不排儒;金尊儒、重佛、道;西夏、大理尊佛、重儒;吐蕃,藏传佛教;畏兀儿,尊佛。

(2) 佛、道之争:佛教分为禅宗净土宗、华严华、坛宗等几派,道教分为全真道、正一道等几派。全真道的基本主张。成吉思汗在西征路上接见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道教占据重要地位。后来道教排佛、排儒,引起三次佛道大辩论。

(3) 藏传佛教:吐蕃400余年分裂,出现四教八宗等诸多宗派,各地领主分治;萨迦派发展壮大。

3, 三教的结合点及宋元之际提出的治中国之道

\

(1)三教结合点:理论上——性善论,积德行善,做善事,得善报。

(2)政治上——治中国之道:德治、仁政、王道——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以道治身。

(3)社会理想:四海一家,天下太平,人民幸福。

二,忽必烈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形势:从成吉思汗至蒙哥汗,经过几代人努力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灭夏、灭金,降服畏兀儿、哈剌鲁;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国;蒙、宋战争已经进行了20余年。蒙哥称汗,忽必烈以汗弟名义被封为王,统领漠南汉地军民事。

2,几大矛盾:蒙古汗国与南宋的矛盾;蒙古汗国与吐蕃、大理国的矛盾;蒙古汗廷与四大汗国的矛盾;忽必烈与保守派诸王的矛盾等。

3,历史任务:夺权,战胜保守派诸王;停止西征、集中兵力南下,征服吐蕃、大理,灭掉南宋,一统中华。

三, 忽必烈兼容并包、因俗而治的各项政策

1, 尊儒学,礼贤下士,兼容并包。

尊儒,广招贤俊的用人路线;虚心学习儒家经典;恢复儒学教育,尊师重教;被尊为“儒教大宗师”;重用南朝名士。

结果:金莲川幕府人才济济,研讨帝王之道。为夺取政权,统一全国准备了力量和理论。加强了南北士人的团结。

2,用汉法,祖述变通,因地制宜。

称汗之前的几项改革及理算风波;称汗后祖述变通的各项措施;儒家礼义派、理财派各有用场,不排斥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经济上重用汉人理财派和色目人理财,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

结果:得汉地民心,战胜阿里不哥,夺取汗权;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经济发展,国力强大。

3, 崇佛道,皈依喇嘛,从民所欲。

(1)本人从长生天走向佛祖,皈依喇嘛教,“因其俗而柔其人”;(2)主持佛道大辩论,尊佛而不灭道;全真道、正一道各得其所;(3)从民所欲:允许各种宗教自由传教,允许人民自由信仰:景教、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和平共存。

结果:吐蕃纳入祖国版图;借路吐蕃,征服大理;确立帝师制度,神权服务于皇权;吐蕃战神“大黑天”助元灭宋;正一道助统一中华;全真道、正一道及各派宗教互不干预、和平共居,民族融合,社会稳定。

4, 重实力,南征北讨, 统一中华。

(1)军事上重用蒙古诸王、诸将、贵族(改革派),重用汉军七大万户及其他汉将;重用南宋降将;选将南征,先南后北;(2)坚决执行“伐罪,救民,不耆杀”的七字方针;(3)重用佛、道、儒各派名师,征服民心,保证胜利。

结果: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统一;但大蒙古帝国却开始分治,钦察汗国、伊儿汗国相继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北方诸王40年叛乱,忽必烈晚年御驾亲征,天下太平,传位成宗。

四, 几点有益的启示

1, 社会斗争靠实力,但不能迷信实力。文化、宗教乃至风俗习惯都不能忽视。

2,民族、宗教问题影响一个政权的盛衰和社会的稳定,民族之间不能一味地征服和高压,宗教问题更不能以势压人。尊重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关键。

3, 农业文明、草原文明、雪域高原文明以及伊斯兰文明等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才是正确的政策;你争我夺、互相杀伐乃至互相消灭都是不可取的。中华民族的这一历史经验在当今的世界上也有借鉴意义。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9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

1997年9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26日...

1997年9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29日...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7日...

1997年9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28日...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