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佛教史话 西晋大翻译家竺法护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28 10:14:54
中国佛教史话 西晋大翻译家竺法护

  中国佛教史话 西晋大翻译家竺法护

\


  西晋大翻译家竺法护——中国佛教史话之十三
  方之
  关于竺法护,在《西晋时代的译人和译经》一文中,曾简要地提到他一生为翻译事业所作的贡献。现在再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竺法护,梵名昙摩罗刹(Dharmaraksa),公元3—4世纪之间的人,祖籍月支,世代定居敦煌。八岁出家,礼竺上座为师。他笃志好学,记忆超群,学习经论,日过万言,且能背诵。长大之后,慨叹当时大多数佛教徒只重视图像而忽略经典,乃立大志,发大誓愿,随师西游诸国,学会多种语文(有说三十六种),将西域诸国流行的经典,尽可能地收集运回敦煌,毕生从事释译工作。梁《高僧传》卷一说他“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生写译,劳不告倦”。
  西晋武帝末年(290),竺法护曾一度隐居深山,后又回到长安,在青门外立寺行道。他门人众多,法化遐迩。晚年关中战乱,他与徒众离开长安东去渑池避难,因病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竺法护是中国佛教史上早期的大翻译家。在鸠摩罗什来华之前,他是译经最多的人。梁《高僧传》卷一说他“自敦煌至长安,沿途传译,写为晋文,所获《贤劫》、《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其数量之大,可谓空前。
  关于竺法护的译经,现代学者吕澂曾作过一番考证,他说:“竺法护翻译的经典,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的记录有一五九部三○九卷,当时存在的写本是九十五部。其后各家目录续有增加。唐代《开元录》刊定法护译本存在的九十一部二○八卷。现重新对勘,实系法护翻的只有七十四部,一百七十七卷”。(见《中国佛教》二,页一八)。这里所说的“九十五部”或“七十四部”,是指藏经中尚存的经典。
  法护译经,其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般若》、《华严》、《宝积》、《大集》、《法华》、《涅槃》等都涉及到了。这就是说他的译经,多为大乘典籍。所以梁僧祐《出三藏记集·æ³•护传》说:“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这样高的评价,足见法护在中国译经史上的地位之显要。
  竺法护不仅译经多,而且道德高尚。他门人之多,据说有数千人。他隐居深山时,旁有泉水一股是他的生活用水。有一天,一个打柴人污染了水侧,泉水立即断流。法护叹息道:“人之无德,遂使清泉辍流。水若永竭,真无以自给,正当移去耳”(梁《高僧传》卷一)。他的话音刚落,泉水又涌出来了。这虽为不足信的神话,但也反映竺法护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他的诚信,竟感动了神灵的护祐。所以东晋名僧支遁为他作《像赞》曰:“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穷谷,枯泉漱水”(同前书)。晋代文人孙绰作《道贤论》,将法护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山巨源相比,他说:“护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风德高远,足为流辈矣”(同前书)。由此可见他不仅是一位大翻译家,而且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僧人。因此人们尊称他为“敦煌菩萨”。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古诗原文[挑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古诗原文[挑错/完...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