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地藏经全文网
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主页/ 金玉良言/ 文章正文

高僧故事:支道林精通佛理,名流叹服

导读:高僧故事:支道林精通佛理,名流叹服传说,支道林的家人世代信奉佛教,在他很小时便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对佛学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二十五岁时,支道林出家为僧。每次登堂讲经时,他最善于标宗会派,讲明各宗大义...
高僧故事:支道林精通佛理,名流叹服

传说,支道林的家人世代信奉佛教,在他很小时便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对佛学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二十五岁时,支道林出家为僧。每次登堂讲经时,他最善于标宗会派,讲明各宗大义,而不是泛泛的寻章摘句。默守章句之徒对他的讲法很不以为然,甚至瞧不起他。

然而谢安听说后却十分称赞说他的讲经,颇有特色。谢安不仅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大名士,经他这么一夸奖,一时支道林名声大噪。

当时一大批社会名流,都与支道林结为尘外之友。后来,支道林回到吴郡,创立支山寺。晚年想去剡(今浙江嵊乘县),谢安当时为吴兴守,立刻写信邀他去吴兴,信的大意说:“思君之情与日俱增知道你要去剡,甚为怅然。当年风流得意的事,都快被岁月消磨尽了,只望君早日前来,见面晤谈,以一天当一千年。”支道林仍决意回剡。书法大家文学名士王羲之素闻他的大名,但没有见过面,因而对支道林的本事还不大相信。王当时在会稽,支道林回剡要从会稽经过,他特地前去拜会,以观其风力。

见面后,王羲之对支道林说“君所讲《逍遥篇》,可得一闻?”支道林马上作了数千字,标揭新理,才气非凡。王羲之大惊崇拜不已,流连忘返,于是坚请支道林住会稽灵嘉寺,意在邻近,以便往来但不久,支道林仍回到剡山,在沃州小岭立寺行道,各地僧众闻风而至,很快就聚集了一百多人,向他求学。当时有人说他本有经国济世的才能,然而却洁身拔俗,逍遥世外,有违兼济之道。支道林于是作《释朦论》以反驳,又移石城山,创立栖光寺,成天在山门静坐,游心于禅理之中。晚年他到山阴讲唯维摩经》,充当法师,由许询充当发问的“都讲”。

支道林每讲通一义,大家都认为许询难于再提出问题了;许询每设一疑难,大家又以为支道林难于再讲通了。然而支道林都讲解得精理辟微,令人叹羡。由于支道林在当时影响很大,所以晋哀帝即位(362年)后,非常欣慕他,多次派使者去召请他赴京。不得已,支道林只好来到建康,住在东安寺,开讲《道行般若经》。

当时听讲的人很多,不仅僧俗对他十分崇敬,而且朝野上下也对其心悦诚服。郄超问谢安道:“支公所谈,比起嵇康来如何?”谢安回答说,“嵇须努力,才勉强赶得上。”又问“比殷浩如何”?谢答:“单说娓娓论辩,恐怕殷可以超过支;但若论直上而探渊源,那嵇康就差了。”郄超后来在给亲友的信中,曾对支道林有过这样的评价:支法师融通神理,挺拔独悟,数百年来继承并阐明大法,从而使真理不绝,只有他一人而已。”

据说支道林在京城住了三年,便向哀帝上书,说自从来到天庭,屡蒙引见,但自己过惯了茂林清壑、山门出僻的生活,因而请求还山。哀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给予丰厚的赠礼。晋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支道林卒于余姚坞山(或说剡之石城山),享年五十三岁。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