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大。佛教大概是汉明帝时代传进来的吧,到了唐宋,中国的文学作品起了很大的变化,观察这些变化的人指出来,到处可以发现佛教的成分.胡适写《白话文学史》,他说中国文学一向是白话文学,从诗经开始就是白话文学,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正统。我现在谈的是中国现代的白话文学,也就是文学革命、白话文学运动以后的文学,中国文学受了欧风美雨的影响,又起了一次很大的变化,这时候,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一部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文学革命家没办法把它革掉,佛教也就成了新文学内容的一部分,有时候也是文学形式的一部分。佛教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影响,我至少可以举出三点来:一、佛典使文学语言更丰富增加词汇:如世界、演说、究竟、因果、律师、道具等等。增加成语:如单刀直入、一丝不挂、聚沙成塔、作茧自缚等。二、增加作家的想象力 如轮回、无量世界、缘起不灭、真空妙有等。三、增加文学作品的原型 古典的故事框架,供后世作家变奏或重新诠释。先说语言,中文翻译的佛经给中文增加了很多新词,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句法,我搜集了一部分,很多名词、很多成语,我们经常使用,也许认为这是中国的土产,现在一看,发现是取经取来的,是进口货。词汇增加、句法增加,也就增加了中文的表现力,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文采。佛经伟大的想象力我要赞叹佛经伟大的想象力,它说宇宙无限大,除了咱们大千世界,还有三千世界、无量世界。过去有无量劫,未来有无量劫,无始无终。它规画出地狱、西方乐土的具体面貌,有大量的细部描写。它的神话是那样的丰富壮丽!文学创作非常需要想象,中国作家阅读佛典,进一步释放了想象力,发展了想象力。有一次,释迦牟尼和他的学生对话。老师问:「恒河里的沙是不是很多?」学生说:「是的,很多。」老师说:「如果恒河里的每一粒沙都变成一条恒河,所有恒河里的沙加在一起,是不是很多?」学生说:「是的,很多。」老师说:「如果每一粒沙都变成一尊佛……」那一段对话,听起来好像是文学创作的教室里对想象力的训练。佛典以它非常的想象力重新设计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咱们中国,儒家注意人与人的关系,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似乎相反,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忽略人与人的关系。不管人与人的关系也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好,他们也都看得太简单。至于人与超自然的关系,儒家、道家好像都没有认真面对,这对诗歌小说戏剧的创作都不利。因果关系对文学的影响佛家强调因果,强调「法不孤起」、「缘起不灭」,他又设计了三世轮回,人跟人的关系突然紧密起来、复杂起来,人和人紧紧纠缠在一起,大家是拴在一根在线的蚂蚱。这个发现对作家的诱惑太大了,作家笔下的情节,也就有了无穷的变化。老天不下雨,一棵绛珠草快要枯萎了,一个男孩子来给它浇水,因生果、果又生因,居然发展出一部《红楼梦》来。一个农夫捉到一条蛇,一个男孩子买了这条蛇,带到野外放生,因生果、果又生因,居然发展出一部《白蛇传》来。牛郎织女眉来眼去,因果相生没完没了,居然做了七世夫妻。学者说,幸亏有白话文,小说才可以写得那么长,他的话很对,不过白话毕竟是工具,咱们还得加一句:幸亏有佛教,小说家才有那么多情节可以写。增加文学作品的原型文学有个术语叫「原型」。中国古代有一个神话,它说有一个人,一个巨人,一个大力士,他跟太阳赛跑,几乎追上太阳,可是终于追不上,他累死了,渴死了,他倒下去的时候,整个大地都震动,这是一个原型。后来作家描写英雄人物。写他本领很大,意志坚强,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