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净土法门之高超、顿速,于此可知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26 10:11:14
愿求离苦,愿得安乐,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愿望,佛法对于众生的利益,正是在于能令众生离虚妄轮回之苦,得真实究竟之乐。佛法离苦得乐的方法有两种:一、即苦而离苦。也就是正当处在苦的环境中,却不会受到苦,反而安乐。好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金刚不坏,在太上老君高温猛火的炼丹炉里,一点也不觉得热,还觉得很清凉,居然在里面睡著了。又像一个人,自身具有解毒清新的特异功能,处在充满毒气的房间,不仅不会中毒,而且所有的
愿求离苦,愿得安乐,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愿望,佛法对于众生的利益,正是在于能令众生离虚妄轮回之苦,得真实究竟之乐。佛法离苦得乐的方法有两种:一、即苦而离苦。也就是正当处在苦的环境中,却不会受到苦,反而安乐。好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金刚不坏,在太上老君高温猛火的炼丹炉里,一点也不觉得热,还觉得很清凉,居然在里面睡著了。又像一个人,自身具有解毒清新的特异功能,处在充满毒气的房间,不仅不会中毒,而且所有的毒气一经呼入他的鼻孔,立即转化为清新甜润的香风。二、离苦而离苦。也就是离开苦的环境,来到一个没有苦只有乐的环境当中,自然离苦得乐。两种方法比较,即苦而离苦太困难,只有极少数特殊的人才可以做到;离苦而离苦才是能救一切人离苦得乐的究竟办法。好像一所房子著了火,要离火烧之苦,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冲出来,来到露地,就是再大的火也烧不著了。要避开城市的空气污染,只是靠关好门窗,在房间里洒上空气清新剂,是不能根本解决的,但如果来到林泉树下的大自然环境当中,自然就没有了空气污染。即苦而离苦,是圣道门的修行方法,所谓「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这只有无生法忍的菩萨才可以做到。离苦而离苦,是净土法门的方法,一旦往生极乐,自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圣道门修行,为达到离苦得乐,首先要详细分析众生的身心状况,五阴四大、六根六尘六识、心王心所等等;继而说明烦恼业苦的品类,百二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苦五苦八苦无量苦等等;再说明种种对治方法,四谛、十二因缘、三学六度等等;再说明修行时节,多生累劫,难行苦行等等;再说明随所修治达到的果位,罗汉四向四果、菩萨五十一阶位等等。而初果断见惑,如断四十 里流,如此困难,一般凡夫只能是随业流转,种种烦恼业

苦剪不断、理还乱,越来越多,无穷无尽。来到本经,

\

这一些统统不讲,只一句话:「无有众苦」,一切烦恼业苦就一扫而尽,好像大风吹散云雾一样轻松干净;再一句「但受诸乐」,无量法喜,一切安乐,顿时拥有,如同太阳初升,大地一时照明,普同金色。净土法门之高超、顿速,于此可知。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掩目捕雀_1 掩目捕雀_1

掩目捕雀...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提三尺剑以定四海 提三尺剑以定四海

提三尺剑以定四海...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搜...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