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22-11-04 06:04:27
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阅读答案及赏析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宋•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
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阅读答案及赏析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宋•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本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1)孤独惆怅,浪迹天涯的游子形象。
(2)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达内心孤苦。(两种手法,解说)
(3)鲛人滴泪成珠,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


赏析: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运用借景抒情和托物寄情的写法,抒发年华易逝,命途多舛的人生感慨。
“阑干”两句,写出词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个四处飘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独倚在栏干旁,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那么心中的阴影就会显得更加浓厚,寂寞之情也会显得更深。此即情与景合也。所谓“离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两句,景中显情。绵绵群山在秋雨淅沥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树林;而在天空中词人(天涯客)却见到,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在拼力地挣扎着奋飞。这既是写实景,也是词人(天涯客)对所处的恶劣环境与自身的悲苦命运的一种写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两句,叹时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黄巢《咏菊》诗中即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披黄金甲。”此处是说:秋终冬近之时,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一枝傲霜,显示出了春天般的缤纷色彩。然韶华易逝,我们(指词人与吴见山)也已临近了暮年,但却犹各自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名利场中。因此让我们且为这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而举杯凭吊,浮一大白吧。“海烟”两句,写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阳返照天空,显出来半截美丽的彩虹(南人俗名为“冲”)。词人见之更把它联想成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而成的七彩鲛绡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写景,也有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在。下片也是托物寄情。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12—约1272),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史弥远之子)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古诗原文[挑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古诗原文[挑错/完...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