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11],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12]。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13]。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14];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15],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明日抵滁州境[16],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17],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18]。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19]、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20]。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21]。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22]。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23]。薄暮,余告圉人[24]:“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25],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26],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27]。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28],亦足治其一邑[29]。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30]。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31];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32],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33]。
明日为月望[34],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境也[35]。屋舍湫隘[36],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三更起,主人苛索钱不已[37]。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之故乡也[38]。徐宿间群山盘亘[39],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40],后必有异人出焉。望戏马台[41],似有倾圮。昔苏子瞻知徐州[42],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角[43]。”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顷之,雷声殷殷起[44],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明日宿利国驿[45]。忆余于己巳六月[46],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47]。蹉跎荏苒[48],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扼腕[49],不禁喟然而三叹也[50]!
明日,宿滕县境曰沙河店[51]。又明日,宿邹县境曰东滩店[52]。是日守孟子庙[53],入而瞻拜;欲登峄山[54],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明日,宿汶上[55]。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56],岂有孔门屈季孙[57]!”余不复能记忆也。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58]。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59],未几喧且斗[60]。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61],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62],诚非无故[63]。明日宿营茌平[64]。又明日过高唐[65],宿腰站[66]。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闻燕赵间水更甚[67],北行者皆患之。
二十六日,宿军城[68],夜梦裴媪。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69],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二十七日,宿商家林[70]。二十八日,宿营任邱[71]。二十九日,宿白沟[72]。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七月初一日,宿良乡[73]。是日过涿州[74],访方灵皋于舍馆[75],适灵皋往京师[76]。在金陵时,日与灵皋相过从[77],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78]。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79]。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中[80],吾县左忠毅公为屯田御史[81],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
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82],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83],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84],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85]。涂人恐濡滞[86],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87],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88],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89],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张公邸第[90]。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注释:
[1]乙亥: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2]江宁:清代府名,府治即今江苏省南京市。[3]浦口: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与下关隔江相望。过余:探望我。过,访,探望。[4]要:同“邀”,约请。燕(yān烟):旧时河北省的别称。[5]赀(zī资)用:资用。赀,同“资”。[6]揖别:拱手相别。揖,旧时拱手礼。[7]黄白之术:道士烧炼丹药,化成黄金白银的”方法”。黄白,黄金白银。[8]“讵有”句:哪里有能了解你的人?[9]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10]颔(hàn汉):点头。[11]甫:刚,才。[12]耘:除草。[13]询美:确实美。询,通“洵”,信,确实。[14]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洗衣。汲井,从井里打水。[15]郁郁然:茂盛的样子。[16]滁州:州名,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滁县、耒安、全椒三县地,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县。[17]朱龙桥: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北五十里。卢尚书:卢象升,字建斗,常州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崇祯八年(1635),任兵部侍郎,专门指挥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抵御清兵,失败被杀。祖将军:祖宽,辽东人,官至宁远总兵官,进都督,曾专力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清兵进攻北京,他奉命援救济南,延误军机,以致济南失守被杀。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陕西省米脂县人。曾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建立大顺政权。后兵败牺牲。崇祯九年正月,李自成进攻滁县,卢象升率祖宽等援救滁州,大战于滁州城东五里桥。李自成兵败,卢象升祖宽追至朱龙桥,杀死起义军填沟委壑,滁水为之不流。[18]驰驱当世之志:为当代奔走效力的想法。[19]宿松:县名,今安徽省宿松县。[20]怀宁:县名,今安徽省怀宁县。[21]定远:县名,今安徽省定远县。[22]凤阳: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县。[23]太平:清代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24]圉(yú羽)人:马夫,养马的人。[25]仓卒(cù促):仓猝。卒,同“猝”。[26]逆旅:客舍,旅馆。[27]阡陌:田间的小路。[28]苟得良有司:假如得到好官吏。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29]邑:旧时县的别称。[30]倏(shū书)忽万状:一忽儿变出万种状态。[31]临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32]隍:没有水的城壕。[33]灵壁:县名,今安徽省灵壁县。[34]月望:六月十五日。
戴名世(1653—1713),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田有,一字褐夫,世称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授编修。年少有文才,散文中尤长史传文学。所作传记,有不少记述抗清志士和遗民事迹,表现出他对明王朝的怀念,而对明末农民起义则持仇视态度。他的山水小品,也很清丽。后因所著《南山集》用了明永历的年号,判处谋反罪,被杀。其书也遭到禁毁。百余年后,才有人收辑他的遗稿流传于世。
这篇文章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象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