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9]。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忖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10]。询其氏里[11],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12]。”问:“何以丐?”曰:“少好博[13],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14],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15]!”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16],祖为观察[17],以摴蒱故[18],遂为窭人[19]。既归粤,寄食充驿卒[20]。稔知关河厄塞形势[21],会王师入粤[22],逻者执六奇[23],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24],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25]。
孝廉家居,久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问请谒[26]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27]。度梅岭,己遣其子迎候道左。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29]、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31],拟于侯王。至戟门[32],则蒲伏泥首[33],登堂,北面长跪[34],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35],身行酒炙[36]。歌舞妙丽,丝竹迭陈[37],诸将递起为寿[38],质明始罢[39]。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40]。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鋗之属[41],不可訾计[42]。
查既归数年,值吴兴私史之狱[43],牵连及之。吴抗疏为之奏辩,获免于难。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44],高二丈许,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用以巨舰载至吴中矣[45]。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
[1]吴顺恪(què):吴六奇,字鉴伯,别字葛如,卒谥顺恪。广东丰顺县人。明末行丐吴越间。后依附南明桂王朱由榔,为总兵,清兵攻克潮州时,他投降,做清军的向导,招降了很多郡县。清朝擢他为潮州总兵,经常与郑成功交战,升为广东水陆师提督。死后叙功加官太子太保。[2]海宁:县名,今属浙江省。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查伊璜:名继佐,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明亡后,改名省,或隐姓名称左尹。工书画。[3]崇祯:明思宗年号。[4]庑(wǔ):堂周围的廊屋。[5]发醅(pēi):打开酒坛。醅,未滤的酒。[6]酩酊(mǐng dǐng):大醉貌。[7]殊:很,极。[8]衣:给……衣服穿。动词。[9]跣(xiǎn):赤脚。[10]汤沐:汤,热水,用以浴身;沐,洗头发。汤沐犹言沐浴、洗澡。[11]氏里:姓氏籍贯。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文学上以诗词著名,论诗推崇盛唐,创“神韵”说,有《带经堂全集》。
吴六奇是降清的南明将领,这篇别传撇开他的仕宦生涯,只记载他“知恩图报”的佚事传闻,从而巧妙地叙述了吴六奇从乞丐跃身为提督的传奇身世,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知诗书、熟地理、有韬略的奇士形象。有人考证,六奇为丐时遇识查继佐,事实上没有这回事。但这是笔记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本来也不可作为史实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