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孔子以燔肉不至行[5],穆生以醴酒不设去[6],则以先至后不至,先设后不设。是为礼貌衰则去之,去之固宜矣。在《易》“ 同人”之象曰[7]:“君子以类族辨物[8]。”盖物各有族,在人类而辨之。君子惟自审其分处焉[9],斯无不自得矣。不观夫昏者乎[10]?娶妻而纳采[11],俪皮纯帛可也[12];至于买妾,有费百金者;若欲落营妓之籍[13],非千金不可。其流愈下,其直益高[14],礼固有以少为贵者。
且歌板师之教曲,在兄未适馆以前[15],主人既置之别馆[16],不与同席,每食但与兄偕,则能类族辨物矣。食单之丰,譬如以鱼饲狸[17],以肉喂犬,于兄何损焉?孟子有言:“饮食之人,则人贱之[18]。”兄若引去[19],不知者将以兄为饮食之人,其可哉?
故特附书左右,惟垂听焉[20]。
注释:
[1]昌平:州名,属顺天府,今北京所辖昌平县。[2]不豫:不快乐。[3]歌板师:即乐师。歌板是定歌曲节拍的檀木板。[4]食单:代指伙食。[5]燔(fán)肉:祭祀用的熟肉。古代天子或诸侯举行祭祀后,通常把祭肉赐给有关的官员。《孟子•告子》载:孔子任鲁国司寇,跟随鲁君去祭祀,结果没有赐给孔子祭肉,孔子就离开了鲁国。[6]醴(lǐ)酒:甜酒。汉代楚元王刘交很尊敬穆生,穆生不喜欢喝酒,楚元王每次设宴,特地为穆生准备甜酒。到楚王戊即位后,开始还为穆生准备甜酒,后来就渐渐忘了。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县)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明史》的修纂。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主要成就在诗词,诗与王士祯齐名,词为浙西词派创始人。有《曝书亭集》等。
谭左羽是自尊自爱的读书人,在人家做私塾先生,待遇却比乐师还要低下,于是感到羞辱。朱彝尊不以文名,这篇规劝、宽慰友人的日常书信却写得别有风味,既诙谐,又关切,情理俱在,毫不刺伤朋友的自尊心,想谭左羽见了必定是开颜忘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