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哪三礼?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22-10-27 09:07:44
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哪三礼?
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哪三礼?

儒家的著作有很多,不得不提的有“三礼”,它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制度典范,而三礼主要表达的是礼节教育、礼仪教育以及礼貌教育,而三礼之道也沿袭至今,教育世人尊师重道,待人有礼。

儒家经典三礼:

《周礼》——记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

《仪礼》——保存中国古代礼仪最完备的书(据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仪方面的事情)

《礼记》——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的书

《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是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礼仪理论的总汇。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奴隶主贵族及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奴隶社会的礼已逐渐废除。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着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封建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 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

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古诗原文[挑...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掩妾泪,听君歌。 掩妾泪,听君歌。

掩妾泪,听君歌。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唐代 李...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