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古人立冬办“扫盲班”:李莲英曾上冬学堂

来源:地藏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22-10-30 09:09:33
古人立冬办“扫盲班”:李莲英曾上冬学堂所谓的“冬学堂”,就是在冬天举办的学堂。这“冬学堂”,要读多长时间?照如今的说法,就是一个学期都不到。从立冬这
古人立冬办“扫盲班”:李莲英曾上冬学堂 所谓的“冬学堂”,就是在冬天举办的学堂。这“冬学堂”,要读多长时间?照如今的说法,就是一个学期都不到。从立冬这天进去,到腊月十五结束,总共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冬学堂”不耽误农忙,且花费少,也能帮孩子认得几个字,也就足够了。不过,这样的“扫盲班”也曾出过“名人”,比如李莲英。


李莲英
古代,立冬不仅是进补的日子,也是“扫盲”的时候。

古时的教育机构,从中央的太学、国子监等,到地方上的州学和县学,层层具备。不过,哪怕是最基层的县学,入学者也多半是一些身负功名的秀才,或者成年人,以考科举为目标。可若非志在科举,仅仅是出于“扫盲”,又该往哪儿去?

像如今这般的“九年义务教育”,古代没有这个说法。在古时,肩负“义务教育”之责,旨在“扫盲”的,就是私塾了。有钱的人家,自己请先生,办个私塾,家族内的子弟都可以来读书。普通的人家,则将孩子送到村或乡的私塾里读书。可若是一贫如洗,无力让孩子长年累月读私塾,又不想让孩子日后目不识丁,该怎么办?

也有办法的,就是在立冬这天,把孩子送进“冬学堂”。

所谓的“冬学堂”,就是在冬天举办的学堂。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对于穷人家来说,家里的几亩田地就是一家的生计所在。孩子虽小,也能帮点小忙。在其他的季节里,春天得播种,夏天得耕种,秋有秋收,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让孩子去读书?唯有到了冬天,一年的辛劳落下了帷幕,进入了农闲时节,这才有空让孩子去识几个字。

这“冬学堂”,要读多长时间?

照如今的说法,就是一个学期都不到。从立冬这天进去,到腊月十五结束,总共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到了腊月十五,就算是从“冬学堂”毕业了。读过了“冬学堂”,虽算不得读书人,但起码也和“文盲”脱钩了。

当然,三四个月,能学到什么知识,这不用问也知道。无非是读读三字经,学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字,不至于目不识丁,仅此而已。而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冬学堂”不耽误农忙,且花费少,也能帮孩子认得几个字,也就足够了。

不过,这样的“扫盲班”也曾出过“名人”,比如李莲英。

李莲英幼时家贫,无力读私塾,所以被家人送进了“扫盲班”。不过,李莲英察言观色的本事,从小就已露苗头。在“扫盲班”,他每天都第一个到,在别的同学到来前,就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天冷,他总是第一个来生炉子。放学了,别的同学都回家了,唯有李莲英总不忘留下来,替先生烧火暖炕,这才回家。

这样的学生,能不讨人喜欢吗?李莲英因此格外讨得“冬学堂”的先生欢心,先生也愿意多教一些知识给他。

当然,李莲英八面玲珑的本事,更多的还是在环境中磨炼而成。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

掩目捕雀 掩目捕雀

掩目捕雀...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

1997年9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0日...

1997年8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4日出...

最新文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古诗原文[挑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古诗原文[挑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国家之所重者元气。...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政之所废...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改...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古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