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的知见白云禅师著述...
问题与答案白云禅师著述 自我意识的肯定,从现象上看,在于问题与答案;好像是“问、题”衬托“自我”,答案完成“意识”;无论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甚至除了“感性”之外,连“理性”...
错的知解白云禅师著述 烦恼即菩提,是因为烦恼中蕴藏有菩提;学佛行者,于修养的工夫,便是能从烦恼中发现菩提;这是正知正见。 有人口不择言,竟说: “菩提即烦恼。” 请教,菩...
适可而止白云禅师著述 行者的道德修养,表现于“戒、定、慧”三学的成果之上,也就是佛弟子的“心性”之庄严。 心性的庄严,建立于“功德”和“行法”的基础上;也就是行者所具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是题以喻立法,开示道路;从事相而理,从议论而法;藉有的分辨,入于无的胜境界。因此,此经乃以法喻而命题,颇具意趣与现实融通之妙;兹概述要旨,以供持诵者参考:...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法行者,固然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但是,见闻知理,如果不能融和于现实生活中,历经事务的体验,完成落实的修养,则...
谈心今天要和各位「谈心」,首先我先作两个提示,一个是经典上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另一个是「心、佛、众生,三为一体」。从这两个提示来看,就可以知道我要讲些什么,及为什么要取谈...
误会俗语稍加修改,以「从误会而聚合,至了解而分散」的语句中,可以得到一种凭臆测即能知道的后遗结果;那就是误会而聚合,尽是眼前的烦恼与痛苦,而了解后再分散,必然地存留于心底的是无...
认识佛教与佛法...
行者与常住白云禅师著述 剃染为僧,不止守着古佛青灯,僻居草庵,做个尘世隐者;必须脱胎换骨,突破自我,做个慈、悲、喜、舍的大乘菩萨。 因此,为了做个完美的大乘菩萨;所以,僧伽之身...
自我的有无白云禅师著述...
老僧常谭1、抗议副产品 许多年,打从有了「抗议事件」开始,影响所及,造成「抗议有利可图」的败坏风气;更糟的是有意无意间,培养了多少「职业性」的抗议人士;久而久之,社会抗议频繁,加...
维护自尊白云禅师著述 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 自重,就是自己重视自己。 其实,自尊与自重,二者是同义而异词的名相;于义理的内涵,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人人都有自尊,却不...
经得起考验白云禅师著述 寺院庵堂,是僧伽生活的地方;当然,生活就有规范和法则。 规范和法则是常住们共立的公约,于律仪中关系到止持与作持。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迁;但是,僧伽...
环境的适应性── 摘自白云老禅师著作《白云深处》 常有人,抱怨环境,叫人难以适应。 有识之士,教人适应环境,不要教环境适应自己。 学佛的行者,强调不要带着规矩行脚参方,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