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易逝,转眼一年一度的四月初八浴佛节即将来临,这一天是佛陀圣诞吉祥日子。藉此殊胜因缘向大家分享佛圣诞“浴佛的意义”,现分三点如下: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四月初...
成就衍慈法师 成就不单靠天才,它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如有天才,不肯勤奋,便会渐渐落后,最后也会变成一事无成。有间公司,经理是一位博士毕业生小王,供销科有位小李,学历只有高中程度...
慈悲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这名词,几乎人人皆知,但随?时间的流逝,人们理解便有了偏差,譬如某人做了坏事或伤害了人,必须接受惩罚,但有人为他求情而说:「慈悲他吧!」有一次曾听到有人...
衍慈法师:惜福种福,才能福泽绵长...
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以及办事的态度。因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础,所以修行要从认真做小事开始。无论是世间法或佛法都要...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洗?...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上章说修行应用中道,使得成就。这章说去心内垢,方得清净。有这样一个比喻,‘佛言:如人锻铁...
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以及办事的态度。因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础,无论是世间法或佛法都要从基础做起,既能培福又能磨练...
佛教教育的传统 现状及未来发展佛教是释迦牟尼一代时教。“佛”或佛陀,意思是觉悟者,而“教”可以理解为教育,意为佛陀是一大教育家,对大众有一种普遍而传承的教育。...
佛教“慈悲为怀”,所谓“慈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是无缘大慈,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幸福与快乐...
古人说:「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富是指精神上的富有,贵者是法宝无上珍贵。 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所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的实相、奥秘。第一句话即说:「奇哉!奇哉!大...
勿做遗憾的事...
合十共祈世界和平 社会繁荣 风调雨顺 人民安乐 各位护法、朋友们: 新年好! 今年是踏入廿一世纪的第二年,也是律仪净苑迈向创立的第十个年头。回首十年来所走过的路,净苑从...
一粒米在现代人眼中,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要知道需多少因缘才能成就这一粒米呢?农夫播种、耕耘、施肥等等,辛劳的付出,还要有阳光、水分等各种助缘,及不遇上天灾,才可享用...
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法,即苦集灭道。这四个真实之道理,以世间法来说,我们烦恼生起时,一定有它的原因,烦恼是苦,原因是集;要消除烦恼,必须用正确之方法,那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