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心经》之“般若”正果 《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
行蕴正果法师 在五十一个心所中,除去受想两个心所之外,其余相应的心所法和不相应行法,总集起来,都是行蕴所摄。行有迁流、造作两义:迁流义通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皆念念不住的在迁...
重温虚大师“去私戒懒为公服劳”的训示——纪念太虚大师逝世四十周年 正果...
识蕴正果法师 识是了别义,即于所缘境分别了达为性:有心、意、识三种名义的差别。这心意识三义,对于八个识来说,有通有别,通则三义皆通八识,如《二十唯识论》说:“心意识了,名之差别...
集谛正果法师 (一)集谛总相 集是招集义,即招感集起苦果的因;包括一切烦恼,和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集为什么是苦的因呢?由此烦恼及有漏业集起生死苦故。但佛陀在经中,随...
防护诸根正果 护持净戒中,接触事事物物,其具体的作法就须防护诸根,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是色根,第六是心根。五根以心为主,故防护诸根中,以制心为主,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陀在《...
一本论的传译和解题 辩中边论是慈尊弥勒菩萨说的。据唯识学的历史家的说法,佛陀灭后的九百年间,印度一般讲佛学的学者们,不是偏执有,就是偏执空;当时的大论师无著菩萨,为了纠正...
大 乘 菩 萨 道觉在自性 觉在自性莫外求,自性只在六根识; 有情欲得自性觉,勤向自性觉里修。 偈说善恶 由于种植恶,所以堕罪类;若其种善本,后必望福果。 觉恶以谛观,当持...
苦谛正果法师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最初在波罗捺斯城外鹿野苑说四谛*轮教化五比丘,令他们观察世出世间的因果道理,而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五八听闻了这四谛法门,漏尽意...
色蕴正果法师 (一)五蕴名义 前面所说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词的蕴、处、界三科里可以摄尽。因此在说了百法之后,说蕴等三科。这里先说五蕴。五蕴即色、受、想、行、...
灭谛正果法师...
略谈净土法门编者按今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正果法师圆寂三周年忌辰。为缅怀老法师的遗德,重温老法师的遗教,特发表此文,以资纪念。 今天因为时间晚了,简单说说念佛法门。分三点来谈:一...
上述五位共计一百法,无论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无为,都没有众生计执的我法二种实性。“我”有实、常、主宰、自在义,然以心、心所、色等积集组合而成的有情,决无坚实、不变、...
真正的皈依处,唯有三种,即佛、法、僧。《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问:皈依有几种?……答:皈依有三种,谓佛法僧。四缘故,有尔所皈依:一由如来 性极调善故,二于一切种所调...
珍惜此身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