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一拍即合,之后,迅速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全面渗透并逐步深化。从空间上说,有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何处青山不道场”之说;就事实而言,帝...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麻天祥 [广州]学术研究,1995年第1期 71-75页 ----------------------------------------- 【作者简介】麻天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 两汉之交,佛教东传,在中国...
船山先生的佛学现量观麻天祥 摘要:王船山,平生多与僧人交游,思想上沿袭宋明思想家的理路,游走于儒、佛、老之间,对佛学兼包并容,并有《相宗络索》传世。在认识论、方法论上,全盘吸...
道生的佛性论及其对中国心性哲学的建设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麻天祥 内容提要魏晋时期,一切有部、般若三论、涅槃经典相继弘传中土,并与玄学风气混融结合而风行当时。道生汲纳众流,集般...
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麻天祥吴昕炜 内容提要:禅,离念、离相、见性之谓。马祖道一阐发的“平常心是道”和“即心即佛”是在怀让“磨砖作镜”...
问禅——禅与史实麻天祥 千百年来,每论及禅,总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苇渡江,十年面壁,只履西归,,慧可断臂,夜付袈裟云云,无时,无处不充盈着传奇色彩。这些悦人耳目的故事,虽然具有文...
法显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麻天祥 汤用彤先生说:“佛典之来华,一由于我国僧人之西行,一由于西域僧人之东来……然去者常为有学问之僧人,故能吸收印土之思想,参佛典之奥秘。归国以后,实...
冰雪诗情入骨寒,清风拂面叩柴关。 生平俯仰浑如梦,[1]对境无心即是禅。 恒水逝流川岳老,[2]繁华褪落影形单。[3] 空花佛事殷勤作,[4]绝顶须弥努力攀。 [1]《兰亭序》...
理学与禅学 麻天祥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39-45 -------------------------------------------------------------------------------- 摘要:宋代禅宗,义理发挥殆尽,而开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