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地藏经全文网
南怀瑾 黄念祖 李炳南 刘素云 钟茂森
主页/ 于凌波/ 文章正文

百年来居士佛教的发展

导读:百年来居士佛教的发展于凌波  【 一、杨仁山首开风气组织居士社团 】  两千五百年前,印度原始佛教的僧伽Sangha,是由四种人组成的,那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前二者是出家众,後二者是在家众,出家众着杂染之衣、称为缁众,在家众着白色服装,称为白衣(印度古代习俗,高贵种姓身着白色服装)。优婆塞、优婆夷,在中国称为男居士、女居士。居士梵语迦罗越,意思是居家学道之士。在中国, 居家学道者代不...

  百年来居士佛教的发展

  于凌波

  【 一、杨仁山首开风气组织居士社团 】

  两千五百年前,印度原始佛教的僧伽Sangha,是由四种人组成的,那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前二者是出家众,後二者是在家众,出家众着杂染之衣、称为缁众,在家众着白色服装,称为白衣(印度古代习俗,高贵种姓身着白色服装)。优婆塞、优婆夷,在中国称为男居士、女居士。居士梵语迦罗越,意思是居家学道之士。在中国, 居家学道者代不乏人,例如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社念佛,刘遗民、雷次宗等就是白莲社的社员。南北朝时代的的傅翕,唐代的裴休、白居易,宋代的张商英、明代的袁了凡以及清代的彭绍升、魏源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居士。不过这些大居士,都是个别的居家修学。到了清季末年,研究佛学在士大夫阶层成为一种风气,学佛的人多了,进一步组织社团,扩大影响,这就形成了「居士佛教」--最早的居士社团,是石埭杨仁山居士在南京成立的「佛学研究会」。

  杨仁山(一八三七~一九一一),名文会,仁山其字,晚年人尊之为深柳法师,安徽池州石埭县人。他的父亲朴庵公,道光十八年进士,与曾国藩同榜,在北京任官。咸丰二年,仁山十六岁时,朴庵公带他回家乡完婚。这时洪秀全已在广西金田村起事,太平军由广西进入湖南,自岳州顺流而东,咸丰三年攻下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这时仁山一家受战事影响,由安徽避乱杭州。同治二年,仁山的父亲朴庵公病逝,家庭生活担子落在仁山身上。曾公念旧,檄委他主持米谷局事。同治三年曾国荃攻克南京,太平天国灭亡。隔年,李鸿章署两江总督,当时南京城残破不全,委任杨仁山「董江宁工程之役」。这样,杨仁山负起了修复南京城及两江总督衙门的重任。

  他先前在杭州时,以读《大乘起信论》而信仰佛教,在佛经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及至主持江宁工程局期间,局中有一位同事王梅叔先生,於佛学颇有研究,二人一见如故,彼此切磋佛学。洪杨之乱过後,江南文物荡然无存,社会上欲买一本佛经而不可得。同治五年,仁山约集了十多位同志,分别劝募经费,创办「金陵刻经处」。选觅善本,刻印经书。以後四十馀年间,刻印了经典两千馀卷,先後流通经书百万馀册,这对於当时没落的佛教,有着振蔽起衰的作用。仁山晚年,追随他学佛的弟子为数颇多,如谭嗣同、桂伯华、李证刚、黎瑞甫、蒯若木、孙少侯、梅撷芸、欧阳渐等,是其着者。

  光绪三十四年,仁山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式教育的佛教学堂--祗洹精舍,招了十多名僧俗青年,施以新式的佛学教育。民国时代的几位高僧,如太虚、智光、仁山等,都是出自祗洹精舍的学僧。

  宣统二年,杨仁山在南京组织了中国第一个佛学社团--「佛学研究会」,这是社会上高级智识分子学佛的组合,名流学者如夏穗卿、陈三立、张尔田、沈增植、欧阳渐、梅撷云、荆若木、黎端甫、李证刚等皆为会员。公推老居士为会长,会 址即设在金陵刻经处内。「杨仁山居士事略」中称:「宣统庚戌,同人创立佛学研究会,推居士为会长。月开会一次,每七日讲经一次,听者多欢喜踊跃。」 宣统三年辛亥岁的八月十七日,杨仁山老居士因病辞世,世寿七十五岁。老居士一生对佛教的贡献,以创设金陵刻经处刻印佛经,设立祗洹精舍培育僧材,及组织佛学研究会这三件事最为显着。在百年前民智未开时代,这些全是「开风气之先」的创举。有了金陵刻经处,才有入民国後各地刻经处和佛经流通处的设立;有了祗洹精舍,才有入民国後各地佛学院的设立;有了南京的「佛学研究会」,才有民国後各地相继成立的佛教社团。

  【 二、上海是居士社团的中心 】

  在杨仁山居士逝世後的二十馀年间,全国各地的刻经处、佛经流通处,僧学堂,及居士组织的佛教社团,如雨後春笋似的相继成立。以江南地区而言,最早受到杨仁山居士影响而组织佛学社团的,是浙江嘉兴的范古农居士。范古农是浙江嘉兴人,宣统二年自日本学成归国,在嘉兴创办嘉兴商业学校,自任校长。他於每星期日上午为学生讲佛学,他任校长十六年,佛学课程从不间断。他在嘉兴组织「佛学研究会」,会址设於嘉兴精严寺内,每月集会两次,由古农演讲佛法,青年学子及社会人士向化者甚众。古农以嘉兴佛学社为基础,以後数年间,於平湖、嘉善、海盐,以及杭州、绍兴、松江、上海等地,都成立了佛学研究会,古农於寒暑假期间,奔走各地,到佛学社讲经说法。

  後来南京、无锡等地也慕名来请,他是有请必往,从不拒绝。这时,江浙一带最受信徒敬仰的大德,出家众有谛闲、印光、太虚诸法师;在家众除了在南京讲学的欧阳竟无居士外,再有就是在各地弘化的范古农居士了。由於古农的广为弘化,以後江南地区的佛教社团,莫不直接间接受到他的影响。而最早受到影响的,是上海的信佛居士佛教。

  自清朝末年开始,十里洋场的上海就是江南佛教中心。并且,上海有所谓「名流居士」这个名称。这些人有社会名流、教育学者、或商场闻人,以至於退休或下野的军政要人。他们热心於社会慈善事业,护持佛法,对社会及佛教均有相当的贡献。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佛教居士团体,是「上海佛教居士林」。民国八年,上海名流居士关昼之、王与楫、沈辉等,发起组织「上海佛教居士林」,宗旨在於:「集在家善信,薰习佛法,力行善举,宏扬佛教,自利利他为宗旨。」成立之初,推王与楫为第一任林长,并在爱义文路自建了演法堂、图书流通部等房舍,并成立了莲社、放生会、布教团、慈善布施团等组织。演法堂分别请法师讲经、居士演讲;莲社的主要活动是定期集会念佛。布教团的工作是到各地弘法;慈善布施团的工作是救济灾民难民,慈善布施的工作做的最有成效,民国九年华北五省大水灾,简照南居士独捐银元十万元赈济灾民,其他善行不胜枚举。至於图书流通部,是关昼之、沈辉、游知止等在居士林中所设置,主要功用是流通佛书经典。

  民国十年,关昼之与王与楫辑、沈辉等计议,以上海是华洋杂居之地,龙蛇混杂,浊恶冠於全国,非另辟念佛道场,专修净业,不足以化导末法时代的众生。经过协商,於民国十一年将居士林一分为二,关昼之、沈辉等在爱义文路原址,成立「上海佛教净业社」;而王与楫与李经纬、朱石僧等,另行组织「世界教居士林」,林址迁至海宁路锡金公所 。成 立之初,选出周舜卿为林长,丁云轩为副林长,林长下分设宏化、总务两大部门,由王与楫、李经纬分任部长。宏化部下设宣讲团、编辑部、图书馆、莲社、禅定室、放生会等机构;总务部下设款产处、会计处、交际处、文牍处、庶务处等机构。

  民国十三年举行第二届改选,施省之当选林长,王一亭、周肇甫当选副林长,林长之下分设各部门办事。後来由於林友日多,会务日繁,原有房舍不敷使用,乃有另建新林址之议。乃募得基金四万馀元,在闸北新民路购得两亩多土地,乃开工兴建新林址。此後林务日益开展,弘化事业也日益增进。另一方面,由上海佛教居士林改组而成的「上海佛教净业社」,先组织了董事会,推举施省之为董事长,关昼之、黄涵之等为董事。社章规定暂不设社长,即以董事管理社务。演法堂经常请法师讲经说法,当时大德如谛闲、印光、兴慈、月禅、静修等,都曾在社中讲经或开示。又自普陀山请得法师,长驻社中领众念佛。每逢佛诞节令,举办佛七、放生等活动,由是信仰入社者日多,以至於原社址不敷使用,後来乃迁社址於常德路的「南园」。南园本为简照南居士与其弟简玉阶的私产,占地广大,有水木清华之胜,园西南隅有佛堂名曰「菩提精舍」,後来捐出来做为净业社的社址,并改名为觉园。

  民国二十三年,班禅大师(班禅额尔德尼九世·确吉尼玛)莅临上海,上海的名流居士段祺瑞、屈映光、王一亭、史量才、陈元白、韩大载,及赵夷午、叶香金等,组织了一个修学密乘的佛教团体--「菩提学会」,奉班禅大师为会长,段祺瑞为理事长,请持松法师为导师。持松法师在觉园上海净业社的静室,为赵夷午、叶金香等传法,历时一载有馀。又在上海清凉寺,为蒋维乔居士等授十八契印。这个团体人数不多,对社会影不大。影响较大的是晚期成立的上海佛教青年会,而创立青年会的中心人物是方子藩居士。

  【 三、居士社团蓬勃发展 】

  方子藩浙江宁波人,出身於佛教家庭。他一向在上海工作,因而接触了许多佛教大德,也与学佛的青年朋友相聚研究佛学。他们讨论组织一个以青年为对象的社团,扩大影响,来接引更多的青年学佛。乃於民国三十五年春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由方子藩为主任委员,郑颂英、张孝行为副主任委员。罗永正、陈海量、赵朴初、王兆基、蔡惠明等为筹备委员。他们积极推动筹备工作,是年八月二十五日,「上海市佛教青年会」召开成立大会,推举方子藩为理事长,余伯贤、郑颂英、叶竹青为副理事长,以及陈海量、李行孝、蔡惠明 、罗永正等为理事。同时发行会刊「觉讯」。佛青会在方子藩的领导下,活动范围颇为广泛,包括着弘法、修持、福利、康乐等方面。在弘法方面开设有星期佛学讲座,上海许多知名的法师和居士,都在讲座作过演讲。

  民国七年,上海名流居士王一亭、章太炎、蒋作宾、陈元白等,共成立居士弘法团体,名曰「觉杜」,以出版专着、编发丛刊、演讲佛学、实习修行为宗旨。由太虚法师主编「觉社丛刊」,此丛刊即「海潮音」月刊的前身。此外,还有蒋维乔、江味农、朱光琪、范古农等组织的「省心莲社」,范古农晚年曾驻会弘法。在杭州方面,居士弘法团体有「杭州佛学会」、「佛学联合会」、「莲池海会」,主要人物为吴璧华居士;嘉兴的居士弘法团体为范古农主持的「嘉兴佛学会」,如皋有潘海观主持的「佛教利济会」,镇江有卢润洲主持的「镇江佛学研究会」;泰县有王诚善、卢敬侯等组成的「念佛会」。 在华北方面,以北京为中心的居士弘法团体,也於民国初年先後纷纷成立,民国四年,由严复、杨度、孙毓筠(即杨仁山的弟子孙少侯)等人组织的「大乘讲经会」,曾邀请月霞、谛闲人京讲经;民国八年,由庄蕴宽、夏寿康、张仲仁等组织的己未讲经会,邀请太虚法师入京讲经:十年以後,先有韩清净、朱芾煌、徐森玉、饶风磺等先後组织的「法相研究会」、「三时学会」;民国十五年,北京学佛同人有「北京佛学研究会」的组织,继而有胡子笏联合各地学佛居士,成立的「华北佛教居士林」,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其他各地,在武汉古面有宁达蕴、张宗载等组织的「武汉佛化青年会」;在济南有张继康、王宗佑等组织的「济南佛学社」;在开封有刘积学、袁西航等组织的「河南佛学」;在西安则有康寄遥、路禾父等组织的「陕西佛化社」。他如江易围在婺源成立的「佛光社」;卢佛堂在巴县组织的「爱道佛杜」;刘洙源在成都主持的「成都佛学社」;徐季广在崇庆成立的「放生会」等等。在全国各地的佛教团体中,而以用「佛教居士林」之名称最为普遍。例如:除上海的世界佛教居士林外,尚有南京佛教居士林,北京的华北佛教居士林,天津的佛教居士林。此外,如宁波佛教居士林,无锡佛教居士林,临海佛教居士林,温州佛教居士林,盐城佛教居士林,合肥佛教居士林,昆明佛教居士林、大同佛教居士林等等。单位众多,不能一一列举。这种居士学佛弘法,组织佛学团体,蔚成为一种风气,形成了「居士佛教」,在民国初年的佛教复兴运动中,在僧侣之外的一股洪流。

  【 四、居士是大乘佛教在西方社会发展的开路先行 】

  大乘佛教,是公元世纪二三世纪间传入中国,而於隋唐时代传入日本、朝鲜。清季末年,以地缘关系,由福建传入东南亚及中南半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至现在半世纪多的时间,大乘佛教以香港、台湾,及一九八Ο年以後的中国大陆三地为中心,向外发展传入西方社会。而在发展传布的过程中,佛教居士扮演了「开路先行」的角色--那就是,先有居士在侨居地组织佛教社团,而後到台湾、香港、大陆,礼请法师国外驻锡弘法。於此,我们先自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的各大城市说起。

  一、美国檀香山的居士佛教:

  中国大乘佛教之传入西方社会,以夏威夷群群岛的檀香山为第一站,早在十八世纪中叶,随着美国加州掘金潮的兴起,需要大量劳力,美国商人自中国引进大量劳工(以广东人居多),为数在五万人以上。到掘金潮过去,中国劳工又参加修筑铁路的行列。一八六九年横贯东西的铁路完成後,美国经济萧条,白人失业者众,这时民间兴起了一股排华风潮。有的中国人受不了排挤,便束装回国;有的则向各处迁移,以经营小餐馆、洗衣店、修皮鞋工作维持生活。

\

  早期留在美国的华侨,自然有佛教徒在内,但他们信奉的并不是纯正的佛教,而是神佛不分的民俗宗教。正信佛教的传入,是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的事。二次大战後,移民美国的华人已非早年的劳工,而是有医师、律师、中产阶级的智识分子。一九五三年,四百多位以广东人为主的佛教徒,在檀香山组织了「华侨佛教总会」。他们推代表到香港,去礼请虚云老和尚的弟子知定法师,请到檀香山弘化。 知定法师是广东韶关人,一九一七年出生,他於师范学校毕业後,在南华寺依虚云老和尚剃度出家。一九四一年入江苏的焦山佛学院受学。一九四三年毕业,回到南华寺後,担任南华戒律学院院长。一九四六年出任南华寺住持。一九四九年避乱香港,在各道场讲经弘法。一九五五年冬,在檀香山信徒代表的礼请下,以拓荒的精神,一个人赤手空拳,带着几部经书到了檀岛。他抵达檀香山的正确日期,是一九五六年的元月二十九日。 知定法师抵达檀香山後,自那时起,檀香山有了长驻弘法的法师。华侨佛教总会在知定法师领导下,会务日隆。翌年佛教总会买下了会址。一九六四年拆除了旧有的房屋,兴建了美国的第一所中国宫殿式的寺院--虚云寺,知定法师最初一个人来到檀岛,数月之後,他电召香港的法慧法师到檀香山协助。以後常住众陆续增加,现在共有八位僧侣常住。

  檀香山继华侨佛教总会之後,一九五五年又成立了第二个佛教社团「中华佛教」,同时买下一所旧教堂改建为「檀华寺」。曾请香港的筏可老和尚莅檀讲经,老和尚在檀香山讲经八个月後返港,後来又自香港礼请得竺摩法师莅临檀岛弘法。

  一九六零年後到二十世纪之末,檀香山又增加了几处寺院。如由菲律宾抵檀的瑞妙法师创设的了玉佛寺,宏海法师为纪念香港佛莹法师创设的「幻迹讲堂」,了知法师住持的观音庙,及台湾佛光山在夏威夷设立的道场,名叫「夏威夷禅净中心」。

  二、美国旧金山的居士佛教:

  旧金山之有中国大乘佛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的事情。最早在此从事佛教弘法活动的,是冯善甫、冯善敦、唐良谦等诸位居士。冯氏兄弟是两位医学博士,他们几位早在一九五零年代,就开始了弘法活动。他们首先在旧金山华埠组织了「佛禅会」,以後十多年间,活动十分频繁。旧金山另一个历史甚久的佛教社团,是「美洲佛教会」。该会董事长梁民惠老居士,於一九六一年联络其他佛教社团,推孙慕伽教授为代表,到台湾向内政部陈情,要求派一位法师到旧金山弘法。孙教授抵台,由内政部、中佛会人员陪同,访慧日讲堂的印顺导师,最後决定由印老弟子妙峰法师应聘。翌年三月妙峰法师抵达旧金山,他是第一位到美国本土弘法的法师,迄今仍在纽约弘化。

  此外,广东籍的伍佩琳居士,一九五八年成立「正善佛道研究会」。一九六三年,他自香港礼聘乐渡法师到旧金山驻会弘法,乐渡法师现在主持纽约的「美国佛教青年会」,从事佛经英译的工作。一九六五年以後,到美西弘法的法师日多,佛教道场及社团也就日渐增多了。现在旧金山有寺院及社团二十馀处,未能一一介绍。

  三、美东纽约地区的居士佛教:

  纽约华人社会佛教,也是一九五零年以後的事。是时由於大陆政权易主,许多正信佛教人士移民美国,聚居在纽约的如张承基、赵真觉、俞俊民、应金玉堂、沈家桢、郑僧一潘 公展、齐思贻等大德,由他们的发心倡导,财施法施,组织社团,礼请法师,兴建寺院,而後始有今日大乘佛教在美东的蓬勃发展。

  最早在纽约华人社会弘传佛教,成立社团的,是由一九五五年由台湾移民纽约的应金玉堂居士。她眼见纽约其他宗教十分兴盛,唯独佛教无人倡导,她乃在华文报纸上刊登广告,劝人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一九六○年之後,由於事业经营顺利,加以受到佛学家张澄基的影响,发心组织佛教社团,设立一处弘法道场,使华侨界的信佛人士,有一个听法共修的地方。她这个心愿於一九六二年实现,创设了美东第一个华人佛教社团「美东佛教研究总会」。会中设置了佛堂,礼请时在旧金山的妙峰法师到纽约驻会弘法。妙峰法师後来在华埠另创中华佛教会。金玉堂礼请台北海明寺悟明法师到纽约驻会弘法。此後数十年间,许多到纽约弘法的法师,多数是由美东佛教会聘请去的。

  纽约第二个佛教社团,是一九六四年,以沈家桢居士为首的佛教徒,礼请原在旧金山弘化的乐渡法师,到纽约共同组织了「美国佛教会」,并且创设了纽约第一座寺院大觉寺。一九七五年,沈家桢将他纽约郊外的上百英亩土地,给美佛会,在这片土地上兴建了世界闻名的庄严寺。一九六四年以後的数十年间,上百位香港、台湾,以及一九八Ο年以後的大陆法师,都是受美国佛教会聘请到美国的。

  四、美西洛杉矶的居士佛教:

  洛杉矶是美国华侨最多的地方,但直到一九七零年尚没有中国寺院或法师。一九七二年秋天,香港的文珠法师到美国旅行,他发现拥有八百万人口的洛杉矶市竟然没有一所中国寺院。因此他接受了当地信徒的挽留,成立了「美西佛教会·圆觉寺」。继而一九七八年,台北法光寺住持如学禅师,应信徒之请到美国弘法,信徒们请求禅师在洛杉矶创办一所以闽南语弘法的道场,禅师应允,乃於洛杉矶郡阿罕布拉市创建了法光寺,由她的弟子禅光法师主持。於此同时,台湾的印海法师,也应信徒之请,在洛杉矶创立「佛教正信会·法印寺」。後来悟明法师创设了护国禅寺,天机法师也创设了圆融寺,以後洛杉矶佛教寺院就日多了。

  洛杉矶的佛教,到星云大师的佛光山西来寺建设完成,而进入了佛法隆盛的阶段。西来寺於位於哈仙达冈市,一九七八年申请,洛杉矶郡政府开过六次公听会始获得通过。乃於一九八五年三月破土开工,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举行了落成典礼。这一座耗资两千多万美元的「国际佛教促进会、佛光山西来寺」,由开始筹备到工程完成,前後历时十年。这是一座宏伟壮观、美焕美仑的大寺院,它代表了中国佛教的文化和精神。

  五、美南地区的佛教:

  美国南部大城以德州休士顿市为首,一九七三年後,休士顿侨界有严宽祜、崔常敏、姚白章、崔常祥、蔡念生、蔡兴济等居士居住。到一九七八年,原在纽约弘法的净海法师,到休士顿察看有没有创建寺院的条件,到休士顿找到严宽祜、崔常敏等一般居士,共同讨论之下,他们决定在美南成立佛教道场--「德州佛教会·佛光寺」,後来又协力创建了宏伟庄严的「玉佛寺」,使休士顿成为美南的佛教中心。

  六、加拿大华人社会的佛教:

  加拿大最早是法国人的殖民势力,後来成为英国殖民地。一九三一年英国议会通过加拿大为一主权国家。中国人之移民加拿大为时颇早,在二十世纪之初就有中国移民。到二次大战之後,华侨日多,如詹励吾、冯公夏、吕雒九、罗午堂、王超群、马德龄、冯冯等居士,是其着者。冯公夏、吕雒九二位且在多伦多组织了社团。

  一九六七年,香港的性空、诚祥二位法师,到加拿大参观世界博览会,在会场遇到了美东佛教总会创辨人应金玉堂居士。谈话之间,金玉堂问:「二位法师参观过博览会,到何处去」?二位法师答:「到纽约去」,金玉堂居士率直的说:「加拿大是一个没有佛教的国家,为什麽不留两位法师在加拿大弘法?如果二位肯留下来,所有的一切我来负责。」就这一次意外的会晤,在应金玉堂居士的护持下,性空、诚祥二位法师在加拿大留下来,在多伦多成立了「加拿大佛教会」创设了「南山寺」,两三年之後,信徒日多,原来南山寺的地方不敷使用,两位法师在信众的支持下兴建了宏伟壮观的湛山精舍。後来又以湛山精舍接近郊区,距中国人聚集的华埠较远,一九八四年,二位法师在华埠邻近,又购下了一座三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命名为「弘法精舍」,做为专对华埠中国人弘法之用。

  以後多年,香港、台湾的圆智、诚明、波鱼、戒幢、悟德诸师,也先後抵达创设道场。到一九九零年前後,加拿大已经有了上十馀处的寺院和社团。

  【 五、其他地区的居士佛教 】

  一、澳洲的居士佛教:

  澳洲古来没有佛教,一九六一年,当时法名度轮的宣化上人,曾由香港赴澳洲察看佛教情形,那时雪黎有一个「澳洲佛教会」的组织。是年佛诞节,宣化法师在佛教会做了一次演讲,由该会会员、雪黎大学教授刘季宁居士传译。这个居士团体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当时是澳洲唯一的居士团体。以後澳洲的华人移民日渐增多,佛教居士散居於纽澳各地。

  一九八八年,本来是佛光会会员澳洲华侨丁时娇居士等人,由澳洲回台湾访问佛光山,面请星云大师到澳洲建立道场。翌年星云大师率慈庄、慈惠、慈容诸弟子亲去勘察,决定了在昆士兰省布里斯本市兴建的中天寺的计划,由慈容法师负责督建。中天寺占地八十四英亩,建寺工程於一九九一年开始,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开光,由满谦法师出任第二任住持。在兴建中天寺的同时,又购下附近占地十英亩的中天精舍。 还有一所雄伟庄严,被誉为「南半球的天堂」的南天寺,位於澳洲东南岸的卧龙岗市 ,建筑的巍峨壮观,可媲美洛杉矶西来寺。此外还有一处南天讲堂,设在雪黎市,一九九一年即已建筑完成,有可容两百多人的讲堂及斋堂,还附设的有南天中华学校。寺院的增多,当然象徵居士信徒的增多。因此之故,慈济功德会也在澳洲成立了分会。

  二、纽西兰的居士佛教:

  纽西兰古来也没有佛教,一九八Ο年之後,随着移民的增多,先有信佛居士组织学佛社团,继由法师驻锡弘化。所以纽西兰的两处佛教道场--南岛佛光山、北岛佛光山,都是由当地的佛光协会会员支持而建立的。南岛佛光山位於纽西兰第三大都市基督城,建成於一九九二年,这是澳洲第一所佛寺,由满普、满让二师驻锡弘化;北岛佛光山位於纽西兰第一大城奥克兰,依训法师於一九九二年抵此弘化。 除了佛光山的道场外,台中慈明寺的圣印法师,也受该寺信徒之请,在纽西兰创建了规模宏伟的纽西兰慈明寺,一九九五年落成。

  三、巴布新几内亚的居士佛教:

  这是澳洲东北、由六百多岛屿组成的岛国,面积四十六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华侨两万多人。佛光山受信徒的要求,於一九九六年在该国首都成立文殊精舍,是全国唯一的佛教道场。现在由觉传法师在此弘化。

  四、非洲的居士佛教:

  非洲之有中国佛教,是一九九零年以後的事,这也是由於华侨的增多,佛光山应信众之请,派遣法师深入非洲各地建立道场。目前非洲最早也是最大的道场,是位於南非共和国的行政国都的佛光山南华寺。此外,佛光山在南非还有三处道场,即设在南非司法首都布鲁芳登市的佛光禅净中心,设在南非工业大城约堡的佛光禅净中心,及设在南非德本市的佛光禅净中心。

  非洲内陆国家赖索托,也有佛光山应当地居士之请设立的「妙觉佛堂」。慈济功德会在非洲有两处分会,南非分会成立於一九九二年,赖索托分会成立於一九九五年。

  五、南美洲的居士佛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南美洲的华侨日渐增多,有待法师弘化。一九七Ο年前後,台湾的一位既明法师曾应请到巴西讲经,以後情况不详。一九九Ο年前後,台湾的普献法师也曾应请到巴西弘化,後来又回到台湾。一九九Ο年以後,佛光山的弘法先锋进军南美洲,巴西华侨张胜凯、张陈淑丽二位居士,把私人建筑的静心精舍供养三宝,星云大师为之改名为如来寺。继而又增购了一甲土地,兴建了佛光中文学校。张胜凯夫妇复於一九九六年,又捐出了在阿根廷面积六百坪的豪华住宅,这就是阿根廷的佛光山寺,由慧庭法师出任住持。与如来寺同时创立的,还有哥斯大黎加的福慧精舍,一九九一年竣工,初由满亚法师住持,後由慧庭法师继任。此外,巴拉圭、哥斯大黎加、以及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各设有佛光山的禅净中心。

  慈济功德会在南美洲有三处分会,巴西分会成立於一九九Ο年,阿根廷分会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巴拉圭分会成立於一九九六年。

  【 六、结论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後,大乘佛教在海外蓬勃发展,上文已介绍了北美洲、澳洲、南美洲等处。至於欧洲的大乘佛教,也不可遗漏的於此一述。欧洲是西方世界最早研究东方佛教的地区,而最早研究者是英国,这自然和它的殖民地主义有关。英国人早在十八世纪中叶,征服了印度、锡兰、缅甸等国,而建立了殖民地。为了统治殖民地的需要,乃从事於佛教研究,以便了解殖民地的文化传统。

  一七八四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在英政府支持下成立,创始人琼斯爵士 (Willam Jones)及其同事,开始研究印度人的信仰、修持和戒律,进而研究当地的梵文和巴利文。一八二四年,英国传教士克拉夫编着了《巴利语文法和语言》在可伦坡出版。一八七五年,英国学者奇尔德,完成了《巴利语辞典》,由此欧洲学者展开了对巴利文佛典的研究,并由上座部佛教进而研究大乘佛教,也包括中国藏传佛教。前面所称欧洲学者,包括法国、德国等在内。

  一八九一年,英国的李斯·戴维斯教授 (T.W.Rhys Davids. 1843~1922) 创立了「巴利文经典协会」,该会的宗旨是将巴利文圣典译成英文。戴维斯一九二二年逝世,他的夫人继承遗志,继续从事译述。後来由罗斯特博士、史铁德博士等继续主持会务,该会的巴利文圣典早已灿然大备了。

  不过英国人和欧洲学者早期研究的,只是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後来印度达摩菩提创办大菩提学会,所传到英国的也是上座部佛教。而中国大乘佛教的传入,是二十世纪六零年代以後的事,最早传入的是西藏密教。一九五九年发生「西藏抗暴」事件,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其他僧侣如仲巴活佛、阿贡喇嘛、辛雷活佛、索嘉活佛等,先後流亡到欧洲而从事弘法活动。他们先後创立了噶举派的坐禅中心,萨迦派的佛法中心,以及格鲁派的文殊师利佛学院等。直到一九九零年,才有自台湾传入的大乘显教,而最早把台湾佛教传入欧洲的,是佛光山的星云大师。 现在佛光山在欧洲地区,在十个国家设有佛光山的分院、别院,设立的方式,多是佛光信徒先在当地成立佛光协会的分支会,再派具有开拓精神的青年法师(多数是比丘尼)到该地建立道场。如一九九Ο年伦敦创立的佛光寺。一九九三年,伦敦的佛光寺复应曼彻斯特信众之请,在该地成立了「曼彻斯特佛光山」 ;九四年复在伦敦东部雅适士成立了布教所。法国方面,巴黎的佛光寺的是一九九一年,由慈庄法师出任住持。由於巴黎佛光山距市区较远,九三年又在巴黎市中心成立了面积千馀米的「佛光道场」。

  德国柏林的佛光讲堂(後改名为「柏林佛光山」),初成立於一九九二年。以後又先後在德国的汉堡、莱因、法兰克福等地,成立了禅净中心,布教所及佛光会,佛光就普照於德国各地了。瑞典的佛光山道场,最初是瑞典禅净中心,後来改名为「瑞典佛光山」是九四年成立的。荷兰的佛光山道场,是位於荷兰首都阿姆斯丹近郊的中国城,名称是「荷华寺」。

  成立於一九九六年。瑞士的佛光会,早在一九九二年已经成立,後来发展出了十多处分会,会员们希望有一个礼佛共修的道场,终於在一九九六年买下了一处工厂,经过繁杂的申请手续,改建成佛堂,命名为「瑞士佛光山」。

  西班牙的佛光山道场,名曰「西班牙禅净中心」,设於马德里市的中心。星云大师於一九九六年八月莅临马德里弘化,应数百信徒之请,後来乃有这一处禅净中心的诞生。翌年又在巴塞隆纳成立了布教所。奥地利的佛光山道场,名称是「维也纳布教所」,成立於一九九年年。同年又在奥地利第三大城的令斯设立了布教所。葡萄牙的佛光山道场,设於马德里,名葡萄牙布教所,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六月。 捷克的佛光山道场,设於首都布拉格,名捷克布教所,亦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六月。

  慈济功德会在欧洲有两处分会,英国分会成立於一九九零年,奥地利分会成立於一九九二年。此外,欧洲近年尚有其他法师创建的中国寺院,唯以资料欠缺,未能细述。

  最後,还要一述新马地区的大乘佛教。新马地区一词,泛指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而言。新加坡共和国与马来亚联邦,现在是两个国家,但在四十年前,新加坡尚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一九六五年才独立建国的。而马来西亚联邦,也是於一九五七年才成为独立的国家。新马地区之有佛教,早在千馀年前即已开始。一者马来半岛邻近爪哇和苏门答腊,这些地区早在公元开始之初,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佛教曾在这里流传过,马来半岛自不例外,古代也有过佛教;二者佛教之传入中国,由陆路者经由西域丝路,由海路者则经由南海 ,新马地当航路要冲,为往来船舶之中间站,中印高僧在此停留,自不待言。例如高僧法显、义净由印度归国时,曾在此一地区停留过。不过这只是古代事迹,自十四世纪末叶,回教自苏门答腊传入马六甲後,百年之间,马来半岛就整个成为回教地区了。

  近代大乘佛教之传入新马,始於十八世纪,是随着中国移民传入的。不过移民传入的,是神佛不分的民俗信仰,所以早期的马来西亚,也有观音庙、妈祖宫一类的庙宇,而正统佛教之传入,则始於清季光绪初年,而以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妙莲老和尚为最早。妙莲老和尚於一八八八年到了槟城。槟城一向没有法师,所以他弘化所到之处,备受侨界绅民的欢迎,请他留下住持广福宫。广福宫地处闹区,不便静修,妙老另外寻找幽静的地方,後来找到侨绅杨秀苗的一处别业,占地九英亩,在几位热心侨领的护持资助下,兴建了槟城第一所佛寺--极乐寺。极乐寺於一八九一年创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次介绍新加坡佛教,新加坡是马来联邦南端的一个城市,在一八一九年开埠以前,只是一个数百人居住的荒村,一九一八年开埠,迄今仅仅八十年。虽然如此,但在未开埠之前,新加坡已经有了寺院。早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一八九八年,当地的侨商居士们兴建了一所双林寺,由自闽南来星游化的贤慧和尚任住持。後来得到佛教护法刘金标居士的护持,及众多善信施助捐资,而规模日广,这是绍继福建怡山西禅寺临济正宗法脉的道场,创建迄今,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海外佛教的发展,不拘是任何地区,都是先有了信徒或居士社团,而後才有弘法的法师。即使是两千多年前,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也不例外。佛法随着丝路上商人的马队, 早在公元世纪之初已传入中土,但到一世纪中叶--汉明帝七年的公元六十四年,才有西域沙门来到中国,这与近代的大乘佛教向外发展为同一模式。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